020-8888888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
咨询热线
020-8888888
地址:广安市广安区五福南路与公园街交汇处南
邮箱:admin@njxinben.com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

穿越古今的年货单:从旧时到如今,年的味道从未改变

发布时间:2024-06-27 00:07:08 点击量:

家里做的点心_在家做的点心_家中可以做什么点心

新年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。旧时,到了年底,人们都要提前为生活做好打算。年底要做的大事无非三件事:一是结婚。年底,仓库关闭,农时开始,所以一般在腊月,人们把儿女嫁出去,或把女儿嫁出去,或把儿媳嫁出去,以完成大事。二是还债。说来有趣,旧中国的三大节日,五月的端午节、八月的中秋节、正月的春节,都是还债的日子。欠自己、欠别人的钱财、粮食,都要还清;特别是欠商家的钱财,在春节前一定要还清。

前两件大事多少有些成人世界的责任与艰辛,而第三件大事则透露出人生最真实的喜悦与激情,那就是:买年货。如今,虽然衣食无忧,日子过得如春节一般,但春节前去年货市场买年货,依然蕴含着一份朴素的情感。这一层出不穷的民间习俗,既是人们的怀旧之情,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。买年货,是让新年充满仪式感的最重要的原因。

年报:按照年货清单购买

自汉武帝定正月初一为岁首以来,春节便成为重要的节日。两千多年来,年货之于新年的意义重大,说它是新年的灵魂也不为过。

“二十三祭灶王,二十四写对联,二十五做豆腐,二十六斩年肉,二十七杀年鸡。

二十八蒸枣花,二十九熏香,三十吃蚝油,初一、二叩头,初三、四打球,初五、六跳猴子……”

这首贺岁歌描述的是春节前后百姓的生活。显然,相较之下,过年是轻松愉快的,而年底则是忙碌而紧张的,置办年货成了过年时的一场大戏。

汉代开始过年时,人们买的年货并不多,最多买几个爆竹、包几个饺子。到了宋代,年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飞跃,人们要做两件新衣服穿,代表新年、新气象,还要买一本崭新的历法。食物当然少不了肉和果。

《武林旧事》第三卷有一节叫《除夕佳节物品》,其中列出了一长串的年货:蜡药、织锦、新历、各门神、桃符、钟馗、春笺、天星笺、金彩、线花、幡、礼盒、酒檐、羊声、瓜果、五色纸钱、饭碗、白石鸡、脚丫堂。“织锦”是新衣服的意思。“新历”是新历。宋代的历法是朝廷颁布的,上面详细记载了一年的节气和吉凶事件。每年年底,旧历都要扔掉,换上新历。 以上所列之中,衣服、肉类、瓜果、门神、金彩、金银纸等,也是我们现代人过年要买的年货,但蟠桃符、幡章、饭碗、酒檐、白石鸡等,如今已相当少见。

清朝、民国时期,民间开始每年一度的集市,供百姓置办年货,成为过年最有仪式感的环节。置办年货是进入腊月后百姓的头等大事,即便是最穷苦的人家,也不会马虎置办年货。

《京都风俗志》记载,正月十五以后,集市上卖年货的人,散布得满地都是,桌案墨迹,人们三五成群地写字,接着就是卖春联的人,五彩缤纷,琳琅满目。还有芦棚、摊位,佛花、供品、杯盆杵臼,一切祭祀神灵的日常用品都堆在街上。人们择日扫地,这叫扫房。把里里外外都摆放整齐,买麻草、柏枝、米面、蔬菜、瓜果、酒肉鸡鱼,一切可以吃的东西,都买上新的,准备迎接新年。

准备年货有两个步骤:第一是在家里做年货。由于除夕到正月期间不允许放烟花爆竹,所以家家户户在新年之前都会准备大量的年货,准备整个正月食用。通常,年货包括腊肉、年糕、饺子、豆腐等。第二是购买年货。过去,年货清单上必须列出的物品包括:红纸、神马、香烛、零食、糖果、儿童玩具、新衣服、爆竹等。

因为过年要买的东西很多,所以旧时的人们在过年之前都会列一张单子,写明要买的东西,这张单子就叫“年纸单”,所以买年货也叫“打年纸”。

一般在腊月初一,各大杂货店(百货公司)都挂起“年纸幡”。“年纸幡”是一块长二尺、宽一尺的木板,一面写着“天地”,一面写着“灶神”,四周贴着花边,下面系着纸穗。“年纸”是指印制的各种神仙像等。每家店铺都有一张“年纸单”,上面印着一些固定的商品名称。人们先买年纸单,然后再逐一购买单子上所列的商品。

与如今以超市、网络电商为主的年货不同,在物资匮乏、交通不便的旧时代,各地的年货也带有浓郁的地域性和独特的民俗气息。行家们看一份年货清单就能知道你是哪里人!

元宝槟榔:老长沙七星盒摆桌

家中可以做什么点心_在家做的点心_家里做的点心

先说长沙。对于非常讲究吃的长沙人来说,过年一定要准备一些小吃,不仅要摆在家里招待客人,走亲访友时还要作为纪念品赠送。爱面子的长沙人对这种面子工程也非常讲究,所以年糕、年糕大多都是从知名的老字号品牌店买来的。“三吉斋、三元斋,三三等于九九”,“三斋”出品的灯芯糕、酥糖、雪枣是民国时期老长沙最受欢迎的南货,马福生的炸小花片也特别受小朋友的喜爱。

不过,除了糕点外,民国时期,湖南长沙、湘潭等地还有一种特殊的年货,那就是槟榔。

说来也奇怪,湖南地处内陆深处,不产槟榔,也不在沿海,却成为中国最爱嚼槟榔的地区。与台湾、海南、广西等槟榔原产地相比,湖南人嚼槟榔的比例已达38.42%,其中30至40岁人群更高达50.36%。民国时期,湘潭产的槟榔也从清代最初的槟榔与椴叶搭配,发展为添加麦芽糖、五香粉、玫瑰油等配料的甜味品种,口味也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。

1923年胡普庵的《长沙年俗诗》中,就有两首诗写长沙人新年吃槟榔的习俗。其中一首是:“出门拜喜神,官靴羽衣四处奔走,路上遇见人都鞠躬行礼,还吃槟榔。”另一首诗是:“贵客来,爆竹声声,奉上香茶后,开果盘,奉上槟榔金锭,恭贺今年发财。”在民国报纸记载的《长沙竹枝诗》中,不难看出槟榔的身影:“平日宾客,桌上摆着茶盒、七星盘,此外还有青果槟榔,金锭更是蛋球。”

从这些诗句中不难看出,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长沙,嚼槟榔不仅是百姓日常的爱好,更是人们相互问候时,嚼不完的东西。同时,槟榔也是过年招待亲朋好友的重要零食,香茶、果盘、槟榔必不可少。过年招待客人的槟榔上点着桂油,用红纸包着,又叫“元宝”,可见这种食品的吉祥。

年货不一定全是吃的,在家中的花瓶或米桶里放上梅花,迎接春天的到来。从清朝到民国,长沙还有一项重要的新年习俗,就是放梅花。1920年《长沙年画竹枝诗》中有一首关于梅花的诗:“蓝毛镜轿子双肩抬,老翁笑着还家,说着把轿子放上路,叫人摘梅枝。” 1926年2月19日,长沙《大公报》有这样一则新闻报道:“(长沙繁华的街头)卖梅花、冬青、柏叶的人,一捆捆地摆在街心,仿佛梅树长在街上似的。那傲骨仙气十足的梅花,也邀你一时当商品。买年花、寿花,拿去拜财神,就能发财。”

春节期间,到处都是红灯笼、红对联,如果在家里摆放几朵红梅花,生活就会显得多了几分雅致。

荸荠:老北京人最后的新年零食

在北京人眼里,过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准备年货。说到年货,很多老北京人都能一一列举:内联盛布鞋、全聚德烤鸭、稻香村糕饼、六必居酱菜、天福号卤肉、王致和腐乳等等。其中,最出名的当属北京烤鸭。肥美的“酿鸭”经果木炭烤制,色泽红亮、肉质细嫩、口感醇厚、肥而不腻。每逢过年,北京商家都会把烤鸭摆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。老北京人的过年购物清单上,肯定少不了这道主菜。

除夕黄昏,店铺关门,街道最安静的时候,可以听见巷子里传来喊声:“买菱角!买菱角!”这时,各家大人一般都会走出家门,来到巷子里,向卖菱角的人打招呼:“买菱角!”卖菱角的人会问:“买菱角吗?”大人会回答:“买菱角的,买菱角的!”卖菱角的人接着会问:“年货都准备好了吗?”大人会回答:“准备好了!准备好了!”然后大家相视一笑,点头致意,仿佛在提前恭祝新年快乐。

“荸荠”是“准备一切”的意思,人们买荸荠,是因为“荸荠”谐音,寓意吉祥,这是老北京人在除夕夜准备的最后一份新年礼物!

马蹄糕:最受广东人欢迎的

广州人最讲究风水,求吉祥如意。按广州旧俗,制作年货也是为了聚财聚福。过去,人们只好关起门来,拒绝来访者私自购买年货,生怕福气流失。

过年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年糕,广东人过年时会蒸一盘菱角糕,寓意步步高升。位于中山八路的泮塘,就是“菱角糕一条街”。最漂亮的菱角糕是用菱角淀粉蒸出来的,爽口有嚼劲,阵阵清香扑鼻而来。

除了糕饼,腊肉、海味也是广州人春节的必备佳肴。按广东人的习俗,每年年夜饭的必备菜肴有蚝豉毛藻猪蹄(寓意生意兴隆、财源广进)、烤乳猪(寓意子孙红皮强壮)、鸡(寓意足智多谋)、鱼(寓意年年有余)、猪舌(寓意意大利)、豆腐(寓意财源广进)等。其余菜肴则需要用去年的葱(寓意聪明)、芹菜(寓意勤奋)、蒜(寓意精打细算)等来准备。

三饼三丸:湖北人春节离不开鱼

家里做的点心_在家做的点心_家中可以做什么点心

湖北人过年,餐桌上主要有三大类美食:“三全”(整鸡、整鸭、整鱼)、“三饼”(鱼饼、肉饼、羊肉饼)、“三丸”(鱼丸、肉丸、莲藕丸)。

不管哪个系列,有一种食物是绕不开的,那就是鱼,可见湖北人对鱼的喜爱程度。难怪湖北作为“万湖之省”,既有大江大河,又有大湖,淡水资源极其丰富,堪称“鱼米之乡”。

荆楚大地有“无糕不成宴”之俗,其中最重要的糕饼便是鱼糕,鱼糕以鱼泥、鸡蛋、肉为主料,蒸熟而成,鲜香嫩滑,香味四溢,营养丰富,是民间宴席之佳品。

鱼饼是湖北菜的代表产品,素有“吃鱼不见鱼,吃肉不见肉”之称。其实,除了鱼饼,湖北还有一道类似的名菜来头很大,在当地也很受欢迎,那就是被誉为“御菜”的盘龙菜。

稠酒:陕西稠酒味道不错,可惜带不出桐

素有“八百里秦川”之称的陕西关中平原,历来是物产丰富的好地方。在老人们的记忆中,每到腊月,有手艺的就趁着冬日的暖阳,晒面条、晾粉条、炸油条、做糕饼,准备在年市上发财;没有手艺的就打算杀猪宰羊,卖米粮,给老婆孩子买新衣服,给岳父岳母买一包烟、两两白酒。最兴奋的还是孩子们,他们伴随着儿歌“吃白馒头、敲核桃、穿新衣服”盼望着春节的到来。

如今,西安人每天都能吃得起牛羊肉,超市里也能买到粽子,一年四季都少不了核桃这种零食。这些包装精美的当地美食,或从家乡带来,或从超市直接购买,慰藉着无数出门在外的西安人。唯有一样东西,在陕西以外的地方依然不容易找到,那就是“稠酒”。

稠酒又名黄桂稠酒,是用糯米和小曲酿制的甜酒,因香气浓郁的黄桂花而得名。这种酒不宜久存,故有“稠酒虽好,可惜带不出潼关”的说法。过年买一桶稠酒带回家,已成为西安人的一种习惯。

一份跨越古今的“新年购物清单”链接

虽然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,但年货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依然不变。按照老习俗,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份“年货清单”,标明了今年过年必备的年货。按照我们的清单买,绝对不会错。

1. 装饰

春联、福字、鞭炮、烟花、香火、爆竹等也是过年必备的,也别忘了打麻将、掷骰子、扑克、玩具等好玩的东西。红红火火才能营造出过年的氛围。不过现在很多地方都不允许放鞭炮,那么要如何营造氛围呢?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想好。

2.肉类

鸡、鸭、鱼、牛、羊、猪是农历新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。

3. 干海产

过年最讲究的就是团圆饭,所以一定要置办丰盛的食材,各种好吃的海鲜、黑木耳、粉丝、笋干、香菇、紫菜、虾米、鱼干、腊肉、火腿等干货都可以准备。

在家做的点心_家中可以做什么点心_家里做的点心

4.蔬菜

蔬菜要备齐,特别是绿色蔬菜,大鱼大肉之间可以吃蔬菜,以均衡营养。

5.调味

好厨子不能无米之炊,所以生活必需的14样东西也不要忘记,还要准备一些胡椒粉、辣椒粉、蒜籽等调料。

6.坚果

开心果、葵花籽、碧根果、腰果、杏仁、榛子、板栗、花生、澳洲坚果、西瓜子、南瓜子、红瓜子、松子等干果,可长期保存,不易变质,是家人团聚看春晚、聊天的好零食,老少皆宜。

7.糖果

夹心巧克力、酒心巧克力、杏仁巧克力、奶糖、牛轧糖、QQ糖、彩虹糖、杏仁糖、花生酥、芝麻酥等。

8. 蜜饯

山楂条、草莓干、芒果干、地瓜条、黄桃干、李子干、红枣、核桃馅枣、猕猴桃干、香蕉片、甘草橄榄条、冬瓜条、莲藕片最适合边聊天边吃。

9.糕点

蛋黄糕、云彩糕、千层糕、南瓜糕、抹茶糕、芋圆糕、龙须糖、桂花糕、鲜花糕、柿饼。糕体松软,香气扑鼻,香甜可口。

10.饮料

白酒、红酒、啤酒、米酒、甜酒、花草茶、柠檬茶、果汁、可乐、苹果醋,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,所以多喝一点总是好的。

11.水果

苹果、香蕉、橘子、金橘。这些水果可以装在果盘里摆在家里的茶几上。有条件的话,还可以买一两棵金橘树,在腊月摆在家里门口,在金橘树上挂上小红包,看起来喜庆,也有发财的意思。

撰文:潇湘晨报记者 楚文静

Copyright © 2002-2024 快3官网注册 版权所有  网站备案号:冀ICP备07016787号    网站地图